更新日期:2009/11/09 02:35
林志成/台北報導
中國時報【林志成/台北報導】
四十一歲的阿宗花了九年在國內頂尖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,但因找工作不順利,目前在教育部搶救高階人力失業的擴大就業方案中,做為期一年的臨時性工作。而他有高中同學畢業當警察,起薪就五萬多,他感慨,「早知道就不要讀博士了!」
「學生來源減少,現在大學幾乎開不出新教師名額,加上私立大學為讓評鑑成績好看,紛紛找公立大學退休教授任職,堵死了年輕博士的機會。」阿宗感慨說,如果時間可以倒流,他不會讀碩士、博士。阿宗的高中同學中,有七個人當警察,二十歲開始工作、起薪就五萬元。阿宗說,他晚同學二十年才開始工作,現在薪水四萬多元,真不知讀博士要幹什麼?
年輕博士任教之路艱難,造成正在讀博士班學生心生警惕。清大光電所博士班一年級王奕智說,要在大學取得教職非常困難。除非再到國外進修,然後好的研究成果,加上有力人士推薦,才可能找到教職。
目前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的林柏儀打算學成後回國服務,但他已感受到不小的就業壓力。他說流浪博士不只是個人的損失,也是國家的損失。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則指出,有些年輕博士一份薪水都領不到,資深教授卻領兩份薪水,教育部大學評鑑制度是「元凶」。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回應,如果大學評鑑制度不夠好,可以檢討改進。但年輕博士進不了大學當專任教師,主要是學生人數減少,學校開不出新教師員額所致。
其實前些日子聽到網友評論郭董的年輕人開咖啡店說,希望郭董能考量一般人的狀況,讓我感觸很深,不過說的也很有道理,如果大家都做郭董誰來當基層人員,但是我想大家還是不要誤會郭董,他只是跟我一樣,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。
在我身邊,確實是大部分的人都希望過著中上階層的生活,意味就是一個月至少五萬元的薪水,但是卻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來,也不清楚生活環境到底會帶自己到哪裡,而隨波逐流。
千金難買早知道,尤其是人生的大賭注,一賭錯或許人生就完了,我來談談自己,因為從小就能洞悉他人,所以除了日子很苦以外,很多事我都是順利的,比如說比賽,你在比甚麼,像現在的歌唱比賽,你只要抓幾個評審喜歡的方式去比,你不是第一都很難,但是第一代表一定能成功嗎,你只是坐在椅子上那幾個評審的第一,並不代表是台灣的第一。
若是你看過我的文章大致就會了解,當你出生時如果可以看過我的評論,或是有一個有智慧的父母可以為你分析未來的環境,讓你有個正確的決定,那你絕不會在博士畢業後再來後悔最早的決定,不過大家也不要如此的悲觀,全球的經濟是因為我的水缸理論造成的短暫衝擊,但是十年的衝擊,也一定會慢慢的平衡,講明白就是世界經濟有了一個轉換的角色易動,所以讓很多一輩子設定站在戲棚下的觀眾,突然發現戲不演了,而非常錯愕。
當然既然戲不演了,觀眾是不是應該另覓一個戲院再去守候呢,我的回答如果你已經沒有時間等候,那我建議還是要慎重考慮,像台灣的環境確實是完完全全的與過去不一樣了,台灣的觀眾很可能面臨好戲不再上演的窘境,但是也不要感到悲情,因為台灣只是不重要了,被國際開始忽視了,就像鹿港不再是往日哪樣繁華,但是所有的鹿港人不是還是好好的過著,只是年輕人選擇到外地工作,現實上就是必須如此。
台灣在這次角色重新定位的過程中,我認為衝擊不大,但是會像日本一樣,慢慢的惡化,因為過去有錢人跟政治人物太會撈錢了,這些錢將會在未來的台灣環境慢慢的稀釋殆盡。
所以這樣的環境需要甚麼百姓,我想我說清楚一點免的又被公幹,一般人不說,反正活不好死不了,而未來就會有兩種生態存在台灣,一是出外賺錢回來的企業家,二是在台灣另立金字塔頂端的商人,而這樣的生態,就是奠定未來貧富懸殊的基礎架構。
未來台灣的東西會便宜的很便宜,但是貴的很貴,因為台灣未來很可能大部分就只有這兩種人及兩種消費,像中國及日本雖然跟台灣環境不同但是也只有這兩種人。
講了那麼多廢話,可能大家要問的是如何才能當那兩種在上面的人呢?因為太多業態很難跟大家說清楚,不過如果有年輕人有疑問歡迎將你的計畫或是想法提供給我,只要我有時間我願意將未來的環境為你分析出結果,這樣你就不會再有後悔的機會。
留言列表